打开APP,全本阅读

打开
A+ A-
A+ A-

1936年,大沟村诞生一名女婴,取名张秀英。

1937年,倭国全面入侵华国。

1944年,张秀英全家第一次闯关东。

火车叮咣叮咣动静极大,张秀英跟着父母和哥哥随着拥挤的人群踏上了火车。此时正值春天,本该生机勃勃的田野却是一片荒芜。

张秀英用手指缠着自己长长的辫子,看着窗户外面的家乡,不舍的同时又舒出一口气。家虽好,却实在待不得了。战争的阴云下,本地人自相残杀带来的伤害远大于侵略者。

大沟是个丘陵地区的山村,倭寇还没有打进来,但是汉奸作乱已是侵扰得老百姓民不聊生。

张秀英的奶奶是个勤劳的老太太,秋收结束便用葫芦装了满满的绿豆,留作春天种植。那不只是粮食种子,更是接下来一年的希望。

冬春相交之际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奶奶将葫芦藏在破瓮里,放在院子的角落里。本以为藏得严严实实,却不料竟被汉奸翻了出来。奶奶看汉奸拿着葫芦就走,赶紧追上去将汉奸拉住。

奶奶恐惧极了,但还是用枯枝般的手颤巍巍拉住汉奸的衣角:“大兄弟,咱们都一个村的邻居,你行行好,给我留两把种子吧!”

老太太祈求地看着眼前的汉奸。

汉奸看着老太太流泪的眼睛和哆嗦的嘴唇,横眉竖目,一脚将老太太踹翻了。

“妈了巴子的,老子自己都活不下去,谁管你个死老太婆!再敢啰嗦,老子带人来灭你全家!”汉奸恶狠狠撇下一句话,吐了口唾沫便大摇大摆地走了。

这一脚,给老太太踢成了内伤,吐了几日的血便去世了。

临走前,老太太拉着张父张母的手流泪:“别去找他报仇,是我寿限到了。你们都好好活下去,替我过以后的好日子!”

老太太说完呕出一口黑血便去了。

父亲看母亲去世怒极哀极,晕厥过去人事不知,醒来后,便下决心带上妻儿闯关东。

东北冷,而且鬼子极多,张秀英一家刚去不由得战战兢兢。思来想去,不敢进去城里,只得在荒郊野外与同去的老乡一起找了几间破旧的泥房子住下,算是有了安身之所。

父亲每日里穿上自己最体面的衣服出去找活做,张秀英便跟着母亲收拾自家的泥房子。泥房子里有个大炕,点上之后,缝隙里便会漏烟,呛得人不停咳嗽,不过却让一家人扎扎实实暖了过来。

东北地大物博,柴禾也多,张秀英和哥哥捡了柴禾回家将炕烧暖,再与母亲一起将屋里破损的地方用黄泥抹了个严严实实。

父亲是个货郎,往日里走街串巷也攒下了一点钱,不过这些钱用来生活也支撑不了多久,张秀英便与老乡家的孩子一同出去要饭。

东北人温厚,见是小孩子要饭到门上,往往是给窝头的时候也搭上咸菜。最让张秀英开心的要饭去处是饭馆,在那里甚至可以见到油水。

饭馆里的伙计见是要饭的小孩子,便将剩饭剩菜倒进小桶里提出去,用勺子给每个孩子均匀的分开。

从饭馆要到饭以后,小孩子们便在一起玩石子。路过的倭国大兵看见小孩子可怜,还会给几个硬币,张秀英便将钱放进鞋子里,然后带回家。

父亲和哥哥都找到了活计,父亲帮人扛大包,哥哥则因为念过几年书,识字,便在饭馆干活赚钱。

春季渐深,母亲在泥房子附近垦出了一块荒地,在里面播种了好些玉米。那些种子还是张秀英讨饭要到的。

那时候,张秀英拿着碗走到一户比较殷实的人家门口,刚要敲门,里面窜出了一条大狗,险些将瘦小的她扑倒。

她吓得将碗一扔,“哇”地哭了出来,转身就跑。没成想迎面跑到了那家女主人怀里。女主人抱着她哄了半晌,从家里拿出一个小桶送给她,里面装满了窝头。张秀英抽抽搭搭地想了想问:“大娘,我可以把窝头换成玉米粒吗?”

女主人喜欢并可怜这个小丫头,于是又加送了一兜子玉米:“小孩,今天实在是对不住你。送你这一兜玉米粒,就当是为你压惊了。”

张秀英再三道谢后将玉米提回家,就此,一家子算是在东北有了立身之基。

小说《生于1936》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