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了整整三天时间,查阅了馆内其他相关书籍,对比不同书籍的观点,还向馆主请教,才逐渐理解了其中的奥秘。
为了更深入理解古代医理,林悦不仅满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还积极投身于医馆的日常事务。她跟着馆主,像个忠诚的小跟班,学习辨认各种药材。从药材的形状,是细长如针,还是圆润如珠;到颜色,是鲜艳夺目,还是素雅清淡;再到气味,是芬芳扑鼻,还是刺鼻难闻,以及最重要的功效,她都一丝一毫都不放过。医馆后院的药圃,那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成了她的第二课堂。她亲手种植、悉心照料药材,像呵护自己的孩子般,每天观察它们的生长习性,从破土而出的幼苗,到茁壮成长的植株,再到开花结果的成熟阶段,她记录下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感受不同时节药材药性的奇妙转变。遇到不认识的草药,她便虚心向馆主或其他经验丰富的学徒请教,尽管有些人对她态度冷淡,甚至偶尔还会冷嘲热讽,但她从不气馁,每次都带着微笑和诚恳的态度去询问,心中只有对知识的渴望。
除了在医馆内学习,林悦还会利用闲暇时间,如同一位勇敢的探险家,游走于长安的大街小巷,探寻民间的医药智慧。她与街头的草药郎中交流,那些郎中虽然身份平凡,但却拥有着代代相传的治疗常见疾病的土方子。她耐心地倾听他们讲述每一个方子的来历、使用方法和效果,分析其中蕴含的药理。她还会参加一些医学交流活动,尽管身为女子,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常被一些人轻视,甚至被拒之门外,但她凭借扎实的现代医学知识和对古代医术独到的见解,逐渐赢得了一些人的尊重。在一次交流活动中,一位老医者提出了一个关于治疗久咳不愈的难题,众人皆一筹莫展,林悦却结合现代医学中对呼吸道疾病的认识和古代医书中关于润肺止咳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让在场的人都不禁对她刮目相看。
夜晚,当整个医馆都沉浸在静谧之中,仿佛被一层黑色的薄纱温柔笼罩,林悦独自坐在烛光下,微黄的烛光在风中摇曳,映照着她专注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