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道闪电,击中了屠呦呦的心灵。
她意识到,传统的煎煮方法可能不是提取青蒿中有效成分的最佳方式。
高温可能破坏了青蒿中的某种挥发性成分,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之前的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她立刻召集团队,分享了这一发现,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改用低沸点的溶剂提取青蒿,是否能够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
团队成员们被这一想法激发了,他们决定尝试使用乙醚作为提取溶剂。
乙醚的沸点只有34.6℃,远低于水的100℃,这样可以避免高温对青蒿中有效成分的破坏。
但是,实验室的条件非常有限,没有现代化的提取设备,他们只能依靠土办法进行实验。
他们找来了7个大水缸,用它们来代替实验室的提取容器。团队成员们手工将青蒿切碎,然后用乙醚浸泡。这个过程既繁琐又耗时,而且乙醚的挥发性很强,实验室里很快就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没有通风系统,也没有实验防护,团队成员们只能忍受着化学品的气味,他们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尽管如此,他们没有放弃。
屠呦呦亲自参与每一个实验步骤,她的眼睛因为长时间接触化学品而变得红肿,但她的意志却更加坚定。她知道,这可能是找到抗疟疾药物的唯一机会。
第四章 试炼与牺牲
在那个简陋的实验室里,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站在了科学的最前沿,他们即将对提取的有效成分开展一次前所未有的实验——亲自试药。
这是一项充满风险的行动,但为了验证青蒿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他们决定成为第一批志愿者。
试药的决定并非轻率。在那个没有先进设备的年代,动物实验的结果并不总是能够准确预测药物对人体的影响。
屠呦呦深知这一点,她更明白,如果药物存在潜在的危险,那么她和她的团队有责任第一个面对。
她的眼神坚定,声音平静:“我是组